广东成人教育第一品牌
广东成人教育第一品牌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文章来源:珠海外经贸专修学院 点击数: 201 次 更新时间:2014-08-13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确立起来,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勇于和善于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鲜明风格和政治优势。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立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思想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不懈的理论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后不久就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制定了加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方针。后来,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探索走了一段弯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经济当作“唯生产力论”加以批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系统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成败得失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果断地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大战略思想,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路线,为举国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奠定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世纪之交的中国发展实践,鲜明地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并把发展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量,丰富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于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基于对当代人类社会有关发展方面认识成果的积极借鉴,集中反映和升华了对发展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它不仅内在地蕴含着以发展为主题这个最大的“硬道理”,而且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历史地贯通起来,在理论上实现了新的飞跃。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又快又好发展,突出了发展的为民性要求,规定和指引着我们自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谋发展促发展,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突出了发展的全面性要求,规定和指引着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进步;突出了发展的协调性要求,规定和指引着我们通过做好“五个统筹”的工作,确保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突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规定和指引着我们正确把握人、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之,科学发展观以“又快又好”为新的发展坐标,全面赋予发展地位、发展目的、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质量以新的时代内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思想体系。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形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一切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可归结到谋求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来,归结到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进步上来。从一定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为解决发展问题的客观需要而产生、而发展的。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剧烈竞争,说到底也是围绕发展问题展开的。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不仅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而且为社会主义中国赢得“后来居上”的发展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确立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推进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聚集点。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失误和挫折,都与没有真正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相关。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根本任务与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上,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要求,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这一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同时他又要求全党“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他在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具体总结了我们党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探索、实践和创造的成果,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


  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脉搏,第一次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郑重写在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时深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而易见,把以人为本确立为核心价值理念,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同时又是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发展。以人为本从坚持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相统一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拓展。比如,以人为本主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赋予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新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主张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把共同富裕由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变成了发展目的与发展过程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主张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强调要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凸显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也指明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变为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道路,等等。这样,科学发展观就把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需要指出的是,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起来,不仅升华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政治上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的集中体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当年所设想所期盼的新社会,本质上就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层面上,社会主义的合理性、进步性和优越性,都植根于以人为本,体现于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融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现实社会主义走向更高境界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过去搞革命,是为了人民的翻身得解放;现在搞建设,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幸福。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然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的“民”,是指广大人民,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理想、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执政理念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是这些重要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价值理念,必将大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总是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丰富和发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建国初期,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确立了与之相应的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实行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和任务,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逐步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总的说,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步比一步更加合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步比一步更加深刻,由此也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不断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